专题报道|   图片新闻|    领导互动|  
| 核心论述 | 绿色发展 | 生态研究 | 政策法规 | 会刊阅览 | 美丽兴安 | 工作动态 | 他山之石 |
  发表日期:2017年11月20日  共浏览6656 次   出处:兴安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关于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建设理念的探讨

——突泉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华波 

人类对水土资源的过渡开发,已经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水土资源衰竭,连续多年干旱,水库来水量骤然减少,人为水土流失严重,污水、垃圾污染了河道和水库。水少水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严重威胁到人类与各类生物的生存,利用生态工程的方法,保育与维护水土资源,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节约利用,已经成为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热门话题。与常规小流域治理相比,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具有了更多、更深、更广阔的内涵,因此在水土保持建设方面应该树立新的理念。

1、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内涵

小流域是一个社会一经济一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水土资源既是小流域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小流域生态与环境的关健因素,因此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目标。

与常规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相比,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最大特点是,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要内容,更加注重水土资源的利用结构、利用效率和效益,尽可能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流域内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沟道基本保持自然生态状态,行洪安全,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扰动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之内,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小流域。即更加注重人口一发展一资源一环境相协调。实现了由传统的水土保持向水土保持与水源保护并重转变,从单纯服务农业生产向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从本质上来说,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就是减少大面积粗放经营的土地,以最小的人工不利干扰,最大限度地维护自然植被对水土资源的保育;充分利用太阳能,高效,适度开发水土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等外部投入以及污染物排放,根据生态系统物质、能量,信息流动规律,按照循环利用的原则,建设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并能为城乡居民创造健康、安全的良性循环的环境体系、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因此,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在建设时应该考虑:一是最大可能的保护水土资源,依靠自然力量,恢复物种丰富度,二是最大可能地改良现有侵蚀劣地,充分利用本地物种,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三是合理利用植物协同共生的特点,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四是种养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资源的消耗,延长水土资源为人类的服务时间;五是最大限度地将废弃物资源化,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维护小流域的生态健康。

2、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建设原则

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目标,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建设原则应包含以下内容:

(1)保护优先的原则。遵循自然规律,保护植被,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和土壤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促进水土资源的生态保育。

(2)适度开发的原则。适应资源和环境容量约束,根据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并注重其节约、保护和植被的合理配置,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和流域承载能力,努力实现水土资源的永续利用。

(3)综合治理的原则 。按照物质的循环转化与再生,输入输出动态平衡,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等生态学规律,协调水一土一植被,上下游关系,科学配置工程、植物、保土耕作和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措施,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形成多目标,多功能,高效益的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

3、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建设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适度与规模的关系。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低消耗”特征,要求人类提高利用效率,最小化利用水土资源,但目前大量的农林开发需求正在日益谋求水土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而在提高利用率上下功夫较少,规模发展和规模经营,与生态型小流域建设宗旨相互矛盾。协调好适度与规模的关系,首选要了解小流域内,森林与农田,山地与丘陵,丘陵与平原,山川与水域等生态交错带的界线,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分析,确定小流域满足生态需要的最低,或最适水土资源量,结合水土资源承载力,合理界定规模发展的面积。经济发达或生态屏障区,尽可能缩小开发规模,尽最大可能满足生态需求。

(2)利用和保护的关系。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利用和水土流失会引发水土资源退化,只有正确处理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目标的实现。“四荒”资源等,都需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高效利用,休耕,秸杆还田,豆科作物间作,种养结合等,都有利于土壤资源的保育和土壤生态系统的保护。

(3)经济林与生态林的关系。据有关资料,经济林保持水土的能力不到生态林的30%。农村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林建设,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又需要生态林,实际上,生态林和经济林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在于林种,林分结构的过度单一。单纯的经济林,单纯高密度的樟子松、侧柏等,由于形不成乔灌草多层次林冠,生态功能单一,生态效益低下。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更关注的是林种的多样性,林冠的多层次性,和林种结构的完整性等。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可以规模发展生态经济林,或经济草,经济灌混交,逐步过渡到经济林与生态林草带状或片状混交,并形成镶嵌布局,进而加强生态交错带生态林草建设。

(4)治沟与治坡的关系 。治坡和治沟其实并不矛盾,关健是目前不少地方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过分强调减蚀“拦泥”,从而实现了“土不下山,水不出沟”的沟坡兼治的极端事例。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壤侵蚀很普遍上游下泄的泥沙能为下游水生物带来所需的营养.坡面不合理的侵蚀控制工程,必然带来沟、河床冲刷,治沟过程中的“栽弯取直”、“岸坡固化”、“节节拦蓄断点化”都不利于沟道、河道生态系统的维护。因此,从经流调控、泥沙控制等方面,都应该统筹坡面和沟(河)道,上游和下游的关系,以维护沟(河)道水流连续和最基本的生态需水。

(5)、资源利用与废弃物资源化的关系。小流域内无论是水土资源还有生物资源,都存在利用和废弃两个方面,超载利用资源带来生态退化,废弃物过多又造成污染严重。节约利用资源和废弃物资源化是生态型小流域的基本特征,维护良好的小流域生态环境,必须处理好资源的循环利用。目前秸杆还田,污水净化废物沼气化处理和生物缓冲措施以及利用生态链原理,发展起来的立体生态农业等都是废弃物资源化有效措施。

4、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从其功能上来划分主要是以生态旅游为主的非耕作型小流域,以耕作为主的资源循环利用型小流域,以生态经济为主的综合型小流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其自然、社会、经济等差异很大,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各不相同,但总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根据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地理地貌特征,因地制宜,分别在深远山、近浅山、河谷库滨带,构筑三道防线,重点解决流域内的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问题。第一道防线——生态修复区,主要通过减少人为活动和人为干扰,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修复生态环境,发挥植被特别是灌草植被的生态功能,涵养水源。第二道防线——生态治理区,主要通过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的生态农业和产业,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水源保护与人水和谐。第三道防线——生态保护区,位于河(沟)道两侧及湖库周边。主要通过加强管理和适当的生物和工程措施,营造并维系河道及湖库周边和谐自然的生态系统,净化水质,维护河库健康生命。

(1)封山保护山麓地带的林草植被。在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区,制止砍伐林木和人为扰动。封育保护现有的水土资源及地表植被,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和提高林分质量和林种结构。

 (2)加强对现有天然次生林和灌木林的保护。在生态交错带,潜在水土流失地区,以及高陡坡耕地,保护并人工抚育天然次生林和灌木林,在还林还草的坡耕地上,推广当地适生、抗逆性强的优良树种,扩大林草覆盖度。

(3)加强农村用地内部高效合理的生态系统建设。一是通过梯田、水平沟,综合整治水土流失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改善侵蚀劣地土壤生态系统;二是修建山塘、渠系等工程设施,合理分配和调控水资源的供给留出一定量的生态用水;三是充分利用宜林地,选择适宜树种、草种及结构,按照协调共生的生态学原理发展生态林和经济林果,建立农林复合型生态系统。四是发展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配套农田防护林网和坡植物缓冲带,建立并完善灌排体系。按照用养结合的原则,采取合适的施肥、耕作制度;五是按照沟(河)道比降,在保证正常生态基流的基础上,尽可能维护沟(河)流常态为原则,合理布局谷坊堰坝,栽植沟底植物,合适地点可建立人工湿地;六是建设庭院村庄生态经济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

5、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类型。

根据小流域的资源禀赋特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成水源保护、休闲观光、绿色产业、和谐宜居四种类型。

(1)水源保护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在位于一、二级水源保护区,点面源污染相对严重的小流域,以水质保护、水污染治理重点,溯源治污,源头护水。治污、治垃圾、治理违章,建设河岸库滨植被过滤带。

(2)休闲观光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在具有山水、民俗旅游资源的小流域,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保护原生态和水环境为重点,通过自然修复,保育植被、种植水保林,打造水景观,整体提升山水环境品质。在山青水秀的旅游区,民俗旅游发展较快的小流域,建成休闲观光生态清洁小流域。

(3)绿色产业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在特色林果种植区,大力建设绿色产业小流域,以完善农业生产设施条件为重点,通过建设梯田、谷坊、塘坝、农路、配套灌溉设施,优化配置水土资源,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创建品牌效应,培育绿色产业发展。  在生产条件较好,产业集中分布的山区建成绿色产业生态清洁小流域。

(4)和谐宜居小流域治理模式。在村庄集中、人口密集的小流域,以防洪安全、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居住环境为重点,建防护坝、排洪沟,改造农厕,绿化美化村庄,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整洁优美,安全和谐的新农村。

总之,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应遵循生态规律,以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为原则,建立合理的水土资源利用和保护制度,配置必要的废弃物资源化工程,坚持保护优先,重视生态协调规律,防止土壤功能衰竭和水土资源破坏,在适度规模开发水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生态学原理,发挥士壤资源的生产潜力和生物能转化率。


上一篇:
下一篇: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 关于我们 [14937]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4684]
 · 生态保护红线 [14647]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 [1424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100字以内)
   
专题报道 | 图片新闻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兴安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 蒙ICP备17002217号-1
地址:兴安盟林业局院内 邮编:137400
网站负责人电话:- 邮箱: 377780832@qq.com QQ: 377780832
页面执行时间:132.813毫秒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