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图片新闻|    领导互动|  
| 核心论述 | 绿色发展 | 生态研究 | 政策法规 | 会刊阅览 | 美丽兴安 | 工作动态 | 他山之石 |
  发表日期:2017年11月20日  共浏览6358 次   出处:兴安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坚持建设与保护相结合促进县城周边生态恢复

——突县县林业工作站   张艳青

近几年,随着工业化及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按照城区规划及工业项目落地的总体要求,相应有一部分林业用地被征占使用。为保证我县林业用地及造林面积有增无减,自治区对征占用林地造成的面积缺失部分按标准征收植被恢复费,然后在其他地段和区域按照征占面积2倍以上的比例恢复林地,自治区将征收的恢复植被费返还用于植被恢复的造林绿化。突泉县东城新区周边的工程项目区主要是针对区域内牤牛海三区风电占地、工业园区占地、小城镇建设、赛银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曙光循环经济园区及省级通道等占地进行的林地植被恢复。

一、工程区概况

1、工程区位置

工程区位于突泉县东城新区周边的突泉镇(含太东乡、溪柳乡)、太平乡。区域范围为东经120°3010~122°1315″,北纬45°4030~46°1125″。东与水泉镇毗邻,南与科右中旗接界,北与六户镇、杜尔基镇相连,西与科右中旗、六户镇接壤。项目区总面积47797公顷

2、自然地理条件

工程区位于大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地势从西北向东南渐低,由低山、丘陵、山间谷地以及山间冲积平原和河谷冲积平原组成,平均海拔500-800。主要河流为小额木特河,自西向东流出界外,项目区流程1 0公里。地下表层水埋深410,河谷低地地下水资源丰富,可有效解决该区域工农产业供水问题。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长。年均温5.2  ,无霜期116135天,年降水380毫米,降水集中于68月份。年日照时数2900小时,主风向为西北风,一般风力3-4级。土壤主要有4类,即栗钙土、粗骨土、草甸栗钙土和草甸土。PH7.58.0。工程区植物属大兴安岭植物区系,按地形分为丘陵灌木草甸植物群落和平原植被农生植物群落。

3、社会经济状况

工程区范围内为一镇一乡即突泉镇(含太东乡和溪柳乡在内)和太平乡,分布50个行政村,总户数1.6万户,总人口6.3万人,现有劳动力3.2万人,农牧民人均收入约2000元,属贫困地区。境内交通便捷,111国道、省级通道贯通南北,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通讯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了全覆盖。

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县委县政府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按标准征收相应的植被恢复费上缴自治区,自治区将植被恢复费返还并用于恢复林地,使原来被征占的林地还2倍以上造林面积的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是公路绿化美化的需要

省级通道贯穿工程区内36.7公里及其两侧视野范围100以内的宜林荒山荒地、主要交叉道路等造林绿化是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建设的组成部分,通过植被恢复工程营造路旁林带、绿化荒山荒地,既保护公路设施不受破坏,又绿化美化公路、提高行车的舒适度。

三是新城区周边绿化美化的需要

在突泉县新城区周边区域实施人工造林营造及生态保护建设,以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为中心,营造针叶树樟子松、经济林果树和葡萄、阔叶树银中杨、杨树小×黑、山杏及锦鸡儿灌木、花灌木等乔灌木树种,加之围封、禁牧等管护措施,恢复和改善城区周边生态环境,美化城区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升突泉新城区的城市品位。从而将工程区打造成为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把绿化、美化与产业化相结合的多功能植被恢复工程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

三、工程区植被恢复建设的现状

2010年以来,工程区内累计征占用林地0. 11万亩,完成工程区植被恢复工程营造人工林1. 46万亩,其中新区周边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 18万亩,省级通道及突洮、突牤公路两侧、工业园区、赛银花园区、曙光园区美化绿化造林0. 28万亩,使工程区内森林覆盖率提高2%。按树种分,营造2高樟子松、云杉8200亩,苗圃式绿化栽植70厘米高樟子松、云杉2000亩、经济林果树2800亩(葡萄720亩,移栽结果期大果树580亩,栽植小果树1 500亩),营造胸径7厘米银中杨、柳树、榆树共计800亩,栽植山桃稠李、金叶榆、紫叶稠李、糖槭、梓树等各种景观树木800亩。目前林地成活率、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且长势及林分质量非常好,无人畜破坏及病虫害现象发生。新生村1 04户栽植720亩葡萄已进入结果期,年产葡萄140万斤,户均年增收4万元以上。2080亩果树也开始结果,预计盛果期可年产鲜果400万斤,年增收超过500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由樟子松、银中杨、小×黑、榆树等树种营造的路旁林带均已成型,郁郁葱葱。各地块、各林带、各园区的生态、经济、社会、文化效益日渐凸显,已经成为城区周边的靓丽风景线。

四、主要经验做法

1、落实目标责任制

县委、政府将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主要指标列入各级领导班子实绩和林业主管部门领导业绩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把责任真正落到了各级领导肩上,坚持技术指导与资金落实全部到位,保证了造林绿化的进度和质量。

2、把植被恢复与兴林富民产业发展相结合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把林业生态建设与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相结合,在增加森林资源的同时,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林业部门通过技术和资金扶持,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林果产业,拓展了农牧民增收渠道,既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贡献,又逆向拉动了林业生态建设,逐步形成了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的良好格局。据统计,2010年至今,我县林业部门已筹资280多万元用于扶持果树经济林产业发展。

3、坚持科技创新,为林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针对我县干旱少雨的实际,推广应用抗旱造林系列技术,主要有:深坑整地、坐水栽植、良种壮苗(容器苗、带土坨大苗移栽)、地膜覆盖、ABT生根粉及抗旱保水剂、大树营养液等技术,增加了造林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了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成活率、保存率30%以上。几年来林业局投资约150万元,用于推广使用ABT生根粉及GGR(双吉尔)、抗旱保水剂、大树营养液、生长调节剂等。同时在林木保护、病虫害防治方面,采取严格苗木产地检疫、加强幼林抚育管理、冬季修枝清理等措施,推广应用无公害低毒环保植物源杀虫药剂苦参碱及低毒无污染化学药剂溴氰菊酯等技术进行有害生物综合防治,防治面积达100%。在使用灭虫灯基础上,今年又推广应用美国白蛾诱捕器灭虫,效果非常好。在果树品种引进上,主要推广寒富苹果、锦绣海棠、苹果梨及寒香蜜、旭旺、玫瑰香、蜜汁等十几个果树及葡萄新品种,产量及品质均好于原产地,赢得了市场青睐。

4、依法护林,是恢复森林资源的基本保障

近年来,我县围绕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及资源保护,先后依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封山禁牧、封山育林、禁捕禁猎、抚育管护等相关规定和具体措施,为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力地促进了森林植被恢复。同时,林业执法和护林队伍不断壮大,为依法治林提供了组织保障,对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的控制和打击能力明显增强。为巩固绿化成果,工程项目区已全部实施围封,各地块都有专职护林员巡护,森林公安派出所专门负责辖区内的资源保护和林政案件处理。

5、雇用造林专业队施工,提高施工质量和造林进度

为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工程区造林一律采取雇用专业队进行造林施工。施工前签订施工协议,明确施工内容、工期、进度、工程量、验收标准及工资兑付等,施工期间林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把关,按工序验收,不合格限期返工,完工后通过林业部门验收合格方可兑现工资。几年来通过这种形式完成工程区植被恢复造林9390亩,占工程区植被恢复造林总面积的64%,顺利通过验收且成活率、保存率均达85%以上。

五、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新区周边植被恢复、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全县整体生态脆弱的状况仍然存在,工程区在恢复植破工程建设中,作为我县林业生态建设及森林植被恢复的一个缩影,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造林成本高,管护任务重,投资增加

我县处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难、保存难,不计苗木投资,造林成本平均每亩15004000元不等,而且造林投资有80%用于造林及抗旱浇水,即使是农户投工投劳,项目资金也远远满足不了造林需求。随着林地面积逐年增加,林木抚育管理和林地管护任务也越来越重,这意味着造林、营林、护林三位一体的投资在增加,尽管通过项目资金、政府和业务部门筹资、林农投工投劳等解决了造林问题,但后续管理(抚育、抗旱、病虫害防治)及护林的任务特别艰巨,还需要很大一笔投资,只造不管就会前功尽弃。

二是林业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与林业建设的实际需要差距很大

我县林业生态建设科研、生产、推广之间结合不够紧密,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还不够强,尚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

三是产业发展滞后,林业带动农牧民增收任务艰巨

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途径比较少。目前,我县林业产业规模较小,结构不尽合理,没有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落户,带动农牧民增收的能力很差。做大做强林产业,拓宽农牧民就业增收的空间是林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六、下步工作建议

今后我县应以新城区及周边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推进生态、产业、文化三大体系建设,构建重点区域绿化工程精品示范区,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保护力度,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严格落实封山育林、封山禁牧、严厉打击人畜毁林行为,特别是要加强对植被恢复工程项目区的保护,进一步落实管护责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坚持依法治林,建设与管护并重。建立健全林业法律法规体系,依法规范造林、管林、用林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逐步建立行为规范、监督有力的林业执法体系。

2、增加资金投入,强化林地经营管理

在我县,林地植被恢复应该是“一分造、九分管”,后期管理管护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林分质量和林地效益的正常发挥,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在林木管护(病虫害防治)和经营管理(抗旱浇水)方面予以一定的资金扶持。

3、强化技术服务,为科技推广提供资金支持

我县专业人才和资金缺乏,技术服务水平低,指导能力差。建议人事及编制部门输送对口专业人才,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在引进推广先进实用的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及丰产栽培技术的同时,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森林经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采取走出去的办法,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应用于我县林业生产,进而提升我县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上一篇:
下一篇: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 关于我们 [14961]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4707]
 · 生态保护红线 [14668]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 [14268]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100字以内)
   
专题报道 | 图片新闻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兴安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 蒙ICP备17002217号-1
地址:兴安盟林业局院内 邮编:137400
网站负责人电话:- 邮箱: 377780832@qq.com QQ: 377780832
页面执行时间:89.844毫秒  [后台管理]